高中地理高考復習計算公式匯總
ID:67067 2021-11-26 1 3.00元 3頁 41.50 KB
已閱讀3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高中地理計算公式匯總距離計算1.原理緯度1°的經線長度=111km;赤道上經度1°的緯線長度=111km任何緯線上,經度1°的間隔=111?cosφkm2.運用:首先確定兩點間距離與經度還是緯度大致相當,而后確定大約相當于多少經度或緯度,結合上述原理進行計算。3.案例:我國的黃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離北極多遠?計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地方時計算1.計算公式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經度差/15°×l時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鐘/1°×經度差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如果所求地方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經度差的計算:兩地在O°經線的同側,則兩地的經度數(shù)相減;兩地在O°經線的兩側,則將兩地的經度數(shù)相加。2.計算地方時的步驟確定兩地的經度差;確定兩地的地方時差;確定兩地的東西方向;代入公式計算。3.案例:當120°Ε地方時為12點時,60°W的地方時是多少?計算過程:確定經度差(120°Ε+60°W=180°);確定兩地的地方時差(180°÷15°=12);確定兩地的東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東);代人公式計算(12-180/15=0)。區(qū)時計算1.計算公式某地區(qū)時=已知地區(qū)時士1小時×兩地相隔時區(qū)數(shù)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如果所求區(qū)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時區(qū)差的計算:兩時區(qū)同在東時區(qū)或西時區(qū),則大數(shù)減去小數(shù);如果一地在東時區(qū),另一地在西時區(qū),則兩時區(qū)數(shù)相加。時區(qū)數(shù)一所在地經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即為時區(qū)數(shù)。2.計算區(qū)時的步驟確定兩地的時區(qū);確定兩地的時區(qū)數(shù)差;確定兩地的東西方向;代人公式計算。3.案例:當某人乘坐的飛機于當?shù)貢r間5月8日14點從北京起飛時,紐約(74°W)的區(qū)時是多少?計算過程:起飛時是東八區(qū)14點,紐約的時區(qū)數(shù)是74÷15,西五區(qū);兩地時區(qū)差是8+5=13;東八區(qū)在西五區(qū)的東面;計算:14-(8+5)=1。日期計算1.日期變化原因日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由于東邊的時間早于西邊,且每隔15個經度就相差1小時。全球有360個經度,同一個地方在繞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個小時,即1天。為消除這種日期上的差異,國際上規(guī)定以180°經線為日界線。子夜線:地方時為3 24點或O點的經線,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線,是由于晝夜的更替而引起的。2.注意的問題①日界線兩側的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鐘點相同,但日期不同,東十二區(qū)比西十二區(qū)快24個小時,即快1天。②為了避免在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內使用兩個日期,日界線并不完全與180°經線重合,而是繞過了一些島嶼和海峽。③子夜線兩側的鐘點相同,但日期不同,東側的日期比西側的日期早(快)1天。④子夜線是自然存在的,地方時為24點或O點,說24點時為昨天,O點時則為今天。3.兩個日期所占比例的計算①在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線共有兩條,一條是人為規(guī)定的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簡稱日界線;另一條則是地方時為0時(或24時)的經線。②當?shù)厍蛏现淮嬖谝粋€日期時,兩條分界線合為一條,便是180°經線。因為日界線是新的一天的起點,所以180°經線的地方時就等于新一天已經轉過的時角,也就是說,從180°經線向西到地方時為O時的經線之間的范圍為新的一天,其余的就是舊的一天。因此,已知地球上某點的地方時,可以求算此刻今日與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如果180°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則此時在地球上今日與昨日的地區(qū)范圍各占一半。假若直射經線不是180°而是120°E,那么可以推出180°經線地方時為16時,則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圍大于舊的一天的范圍。規(guī)律:a.180°經線向西到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之間是新的一天范圍。b.180°經線地方時為0/24,則全球屬于同一天。c.180°經線地方時為12時,則全球新舊日期各占一半。d.180°經線地方時為幾小時,則全球新的一天占幾小時。4.案例:若120°E剛好是t日和t+1日的分界線,則t+1占的范圍是()計算過程:根據(jù)題意知:120°E地方時是0時,此時,180°經線地方時為0+4時。t+1是新的一天,占有的范圍與180°經線地方時相同,為4時,相當于地球范圍的1/6。正午太陽高度計算1.計算公式H=90°-緯度差緯度差指該地與直射點間的緯度之差。同半球時等于兩地緯度之差;異半球時等于兩地緯度值之和。2.計算步驟:直射點的緯度(δ)和當?shù)鼐暥龋é眨┦菦Q定正午太陽高度的兩個變量。根據(jù)公式,知道或間接知道其中的兩個變量,可以求知另一個變量。3.案例:已知北京位于40°N,冬至日和夏至日其下午太陽高度相差多少?計算過程: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冬至日太陽直射23°26ˊS,夏至日太陽直射23°26ˊN。則兩個日期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分別是:90°-(40°+23°26ˊ)=26°24ˊ90°-(40°-23°26ˊ)=73°26ˊ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1.計算樓距為了使樓房底層獲得充足的太陽光照,一般來說。緯度較低的地區(qū)樓距較小,緯度較高的地區(qū)樓距較大。解題關鍵是計算當?shù)囟寥盏恼缣柛叨?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陽高度),并計算影長。公式:L=HCotθL樓間距;H前一樓高;θ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陽高度角。2.計算熱水器安裝角度3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資源,應該合理設計太陽能熱水器的傾斜角度,使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與太陽光線垂直,提高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公式:α=90°-Hα太陽能集熱板與地平面的夾角;H正午太陽高度角。晝夜長短計算1.計算公式①晝(夜)長=晝(夜)弧經度數(shù)/15°(小時)=晝(夜)弧經度數(shù)×4(分鐘)②晝長=(12一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一12)×2=日落時間一日出時間③夜長=日出時間×2=(24一日落時間)×2④某緯度的晝長=相對緯度的夜長2.案例:某地北京時間6:40日出,19:40日落,求該地的晝長、日出、日落與經度。計算過程:晝長:19:40-6:40=13;日出:13=(12一日出時間)×2;日出時間=12-6.5=5.5日落:13=日落時間一日出時間;日落時間=13+-5.5=18.5經度:6:40-5:30=1:10;1:10=17°30ˊ;120°E-17°30ˊ=102°30ˊ地形圖中的計算1.計算公式:坡度計算:相對高度/水平距離相對高度計算:兩點的海拔相減水庫儲水面積計算: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高度,根據(jù)此海拔等高線圍繞的范圍,估算其面積陡涯相對高度計算:(n-1)d≤H<(n+1)d2.案例:計算圖示區(qū)域的最大高差;a、b兩點間的坡度;c陡涯的相對高度;此處修筑的大壩海拔高110米,水庫的容量大約是多少?計算過程①圖示區(qū)域最高在600-700,最低在0-100。交叉相減,最大高差接近700米。②a、b兩點間圖距1cm,相對高差200-400,坡度在200/500-400/500之間。③大壩一定在圖中的峽谷處,100米圍成的范圍大致是1.5cm寬,2cm長,面積約為750×1000=750000m2。④c陡涯是三條等高線重合,等高距100米,則相對高差H為(3-1)100≤H<(3+1)100,200≤H<400。3
相關資料
同類資料
更多
高中地理高考復習計算公式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