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五章《植被與土壤》測試卷(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一、單選題(共50分)下面為各種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兩題。1.土壤的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A.地貌B.人類活動C.氣候D.生物2.陡峭的山坡上難以發(fā)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A.地表疏松物質的遷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質的侵蝕速度較慢C.光熱條件差D.水分條件差下表示意我國東部地區(qū)的三種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紅壤)成分占比。據(jù)此回答下面小題。土壤水分空氣礦物質有機質甲30%20%49%1%乙25%30%37%8%丙35%15%47%3%3.表中甲、乙、丙代表的土壤分別是()A.黑土、水稻土、紅壤B.紅壤、黑土、水稻土C.水稻土、黑土、紅壤D.紅壤、水稻土、黑土4.下列關于這三種土壤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土壤廣泛分布于江南丘陵和黃土高原B.乙土壤分布區(qū)的天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C.丙土壤是在人類長期開發(fā)利用過程中形成的D.甲、乙、丙三種土壤共同的改良途徑是增施熟石灰第7頁共8頁
下圖為我國某地三疊系石灰?guī)r柱景觀圖,其頂部有木本植物生長,山麓地帶多常綠木本植物。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該地最可能位于()A.新疆B.山東C.湖北D.西藏6.形成該地巖層的主要地質作用為()A.風化作用B.侵蝕作用C.搬運作用D.沉積作用7.維持該巖柱頂部木本植物生長的主要條件有()A.空氣氧氣含量較多B.巖隙水分較充足C.土壤肥沃D.太陽輻射較強讀下列兩幅島嶼圖,完成下面小題。8.下列關于兩圖及兩圖所示區(qū)域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使兩圖比例尺相同,應將甲圖圖幅縮小、乙圖圖幅擴大B.當甲圖區(qū)域為正午時,乙圖區(qū)域太陽位于東南方向C.甲圖區(qū)域到乙圖區(qū)域的最短航線方向為先西北后西南D.兩圖區(qū)域均位于全球主要地震構造帶上9.下列關于兩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島的植被屬亞熱帶類型,乙島的植被屬熱帶類型第7頁共8頁
B.甲島氣候類型南北差異明顯,乙島氣候類型東西差異明顯C.甲島東側的洋流為寒流,乙島東側的洋流為暖流D.甲島河流汛期出現(xiàn)在夏季,乙島河流汛期出現(xiàn)在冬季2020年“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并采集“月壤”返回。有研究表明,月壤中含有太陽風暴帶來的氦-3以及其它物質。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0.月壤形成主要是月球表面()A.平均溫度過低B.平均溫度過高C.晝夜溫差過大D.溫度變化無常11.月壤可能含有()A.有機質B.微生物C.液態(tài)水D.礦物質12.地球土壤中氦-3含量極少,可能因為()A.雨水沖刷強B.地球引力弱C.大氣層阻擋D.日地距離遠13.容易對嫦娥五號探測器向地球傳送信息產生干擾的因素是()A.月地距離B.地球公轉C.太陽輻射D.太陽活動潮灘是研究植被演替(植物群落在干擾后的恢復過程或在裸地上植物群落藥形成和發(fā)展過程)最理想的區(qū)域,潮灘上由潮流侵蝕作用形成的溝谷系統(tǒng)叫潮溝。潮灘植被(耐鹽堿性:堿蓬>大穗結縷草>獐毛>白茅草)的演替不止發(fā)生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演替也非常明顯。下圖示意我國某海區(qū)潮溝分布及潮溝垂直方向植被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4.推測該潮灘的地勢特點()A.東北高西南低B.西南高東北低C.西北高東南低D.東南高西北低15.乙植被可能為()A.堿蓬B.大穗結縷草C.獐毛D.白茅草16.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該潮溝垂直方向的植被最先被演替的是()A.甲B.乙C.丙D.丁第7頁共8頁
花色素是影響秋季楓葉變紅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楓葉顏色越濃艷。糖分含量與花色素含量呈正相關。日溫差較大時,楓葉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減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降水過少時,紅葉顏色較淡,持續(xù)時間短且干癟落葉早。據(jù)此回答下列各題。17.入秋后,與楓葉變紅程度呈正相關的是()A.風力B.光照C.地形D.土壤18.一般情況下,遼寧東部山區(qū)的楓葉變紅現(xiàn)象最可能是()A.西北坡楓葉變紅較早,持續(xù)時間更長B.東北坡楓葉顏色更加鮮艷C.東南坡楓葉變紅較早,持續(xù)時間更長D.西南坡楓葉最晚干癟下圖為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成員在武夷山東、西坡考察山地植被時,繪制的兩坡相同植被。完成下面小題。19.某研學小組成員對山地矮林的描述為:“矮林分布海拔較高,且多呈低矮,樹干彎曲多分枝”。據(jù)此推測山地矮林的生長環(huán)境可能為()A.低溫、濕潤、多風B.高溫、干燥、無風C.低溫、濕潤、無風D.高溫、干燥、多風20.影響武夷山相同植被帶在東、西坡分布的海拔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熱量B.水分C.地形D.土壤土壤是位于地球陸地表面表層和淺水域底部,由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層。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1.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是()A.礦物顆粒大小B.透氣狀況C.有機質含量多少D.透水能力大小第7頁共8頁
22.土壤中礦物部分的主要來源是()A.礦物質B.有機質C.水分D.空氣23.與一般巖石相比較,土壤的特征是()A.透水性差B.具有肥力,能生長植物C.致密粘重D.在地表以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簡稱土壤微生物量碳)指土壤中體積小于5000立方微米的微生物體內碳的總和。下圖為內蒙古溫帶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空間分布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4.造成內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在水平地域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溫度C.降水量D.耕作制度25.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這主要是因為越往深處土壤()A.有機質含量越少B.通氣狀況越好C.環(huán)境作用越大D.根系越發(fā)達二、綜合題(共50分)26.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若圖中D表示太陽內部,A、B、C代表太陽大氣。則A為________層,B層出現(xiàn)的太陽活動是________。(2)若A、B、C、D表示地下沉積巖層,則巖石地質年代最古老的是________。(3)若該圖為地球內部圈層,A為地殼,C、D分別為外核和內核。則B為________,B、C的分界為________第7頁共8頁
界面,當?shù)卣鸩ㄓ葿傳播到C時,橫波________。(4)若D表示地球表面,A、B、C代表地球大氣,則B層的名稱是________,氣溫的垂直變化特點是________。(5)若該圖表示成熟土壤垂直剖面圖(不含基巖),D為成土母質,則A為________層,C為________層。27.下圖是世界各大陸荒漠面積統(tǒng)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①大陸的名稱,并說明該大陸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區(qū)。(2)指出②大陸的名稱,并說明該大陸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區(qū)。(3)指出③大陸的名稱,并說明該大陸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區(qū)。(4)圖示大陸中,熱帶草原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溫帶草原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題。土壤可以定義為一層包含有機質(死亡的植物和動物)、無機質(風化的巖石物質)、空氣和水的細粒物質。土壤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分析氣候對土壤形成的影響。29.有機質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標志,一般土壤有機質含量為5%。某地理興趣小組在暑假期間,對我國東南地區(qū)的土壤進行了考查,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土壤多為黏土。下圖為興趣小組繪制的該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隨土壤深度變化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1)推測該地土壤在農業(yè)生產中的優(yōu)勢和劣勢。第7頁共8頁
(2)由圖可知該地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較____,試從成土因素角度分析原因。(3)針對我國東南地區(qū)土壤特性,提出可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30.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加里曼丹島,地處亞歐板塊南部,地質穩(wěn)定,無活火山。島內森林密布,樹木高大稠密。該島土壤貧瘠,樹木不能每年結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動物經(jīng)大陸橋(將島嶼與附近大陸連接起來的陸地)從別處遷徙至此。隨后氣候轉暖,地球大陸冰蓋融化,入海徑流增加,大陸橋逐漸消失。這些外來動物在連續(xù)進化中體型逐漸縮小。(1)分析該島土壤貧瘠的原因。(2)從水循環(huán)的角度解釋冰期時大陸橋出現(xiàn)的原因。第7頁共8頁
參考答案1.D2.A3.B4.C5.C6.D7.B8.A9.B10.C11.D12.C13.D14.D15.A16.A17.B18.C19.A20.B21.C22.A23.B24.C25.A26.日冕耀斑或日珥D地幔古登堡消失平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腐殖質淀積27.(1)①是歐亞大陸。熱帶荒漠、亞熱帶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島和印度河平原,溫帶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亞地區(qū)、中國西北地區(qū)、蒙古國等地。(2)②是非洲大陸。熱帶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3)③是澳大利亞大陸。熱帶荒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4)非洲大陸(②)歐亞大陸(①)28.溫度影響植被生長季的長度,植被腐爛速度。降水總量和強度影響生長植被類型。水熱條件及其配合情況,影響枯枝落葉量,微生物活動強度,影響腐殖質數(shù)量,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影響土壤肥力。氣候中水分(降水、蒸發(fā))和溫度,直接影響風化作用強弱,影響無機質含量。29.(1)優(yōu)勢:該地多為黏土,蓄水保水性能強,保肥性能良好等:劣勢:質地黏重,不易耕作:土壤通氣、透水性差等。(2)低;原因:氣候濕熱,降水較多,枯枝落葉分解釋放出的養(yǎng)分易被地表徑流帶走,釋放到土壤中的養(yǎng)分少:多丘陵地形,坡度較陡,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養(yǎng)分:土壤養(yǎng)分需供生物生長,土壤中所積累和補充的養(yǎng)分較少。(3)秸桿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施用石灰物質等。30.(1)氣溫高,有機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對地表沖刷作用強,土壤養(yǎng)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長快,有機質大多儲存在生物體內;該島缺乏活火山,礦物質難以補給。(2)冰期時,全球氣溫低,(海洋水汽到達陸地),降水以固態(tài)形式儲存于大陸(多轉換為大陸冰蓋);流回海洋的地表徑流減少,海洋水體減少,海平面下降,大陸橋顯現(xiàn)。第1頁共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