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9.1《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課件
ID:74847 2021-12-17 1 3.00元 38頁 1.85 MB
已閱讀10 頁,剩余28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羅森塔爾,我的故鄉(xiāng),  有百萬墳?zāi)埂N业墓枢l(xiāng),  讓戰(zhàn)火燒盡。我的故鄉(xiāng),  是多么不幸。我的故鄉(xiāng),  有奧斯維辛。---------波羅涅夫斯基(波蘭),這里是一座平靜的小鎮(zhèn),也曾經(jīng)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廠;這里見證著人性的墮落,也凝結(jié)著一個民族的苦難;這里是人類歷史無法跳過的一頁,這里是奧斯維辛。,1939年9月,德軍占領(lǐng)波蘭。1940年4月,開始建造奧斯維辛集中營主營,內(nèi)設(shè)哨所看臺、絞形架、毒氣殺人室和焚尸爐。約有40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在此經(jīng)受嚴(yán)刑拷打,慘遭殺戳。1945年1月27日,蘇軍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當(dāng)時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著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兒童。1947年7月,波蘭政府把奧斯維辛集中營改為殉難者紀(jì)念館。為了使這罪惡的行徑不再重演,讓后人記住這段歷史,1979年,奧斯維辛集中營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奧斯維辛集中營檔案奧斯維辛,60年前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殺人工廠”,今天它還在默默滴著血淚。男人、女人、老人、兒童,沒人能逃脫魔爪,就算幸存下來的,也終日守著痛苦夢魘,無法自拔。絞刑架、毒氣殺人室和焚尸爐,還有死難者的聲聲哀鳴和倉庫里的遺物,還在訴說著集中營的慘絕人寰。,“我警告你們,你們不是到一個療養(yǎng)院來,你們是到一個德國的集中營來,你們除了從煙囪里出去外,就沒有別的路走出這兒。”,卐納粹的罪惡卐,這篇新聞報道的題目是《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那么為什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但這位記者還要去報道?自由分組討論:,1.“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歷史而出名。人們已經(jīng)了解了它很多東西。對于追求新聞時效性的記者來說,的確是沒有什么新的東西可供報道了。2.為什么又要寫――但作者還是要寫,因為他此時已經(jīng)不只是一個記者,更是一個被深深震撼的參觀者,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感情驅(qū)使作者必須為它寫一點東西,以祭奠亡靈,揭露罪惡。,問題:參觀者在集中營里看見了哪些東西?他們在看見這些東西時有什么反應(yīng)?,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焚尸爐“…人們對他說,這是‘小的’,還有一個更大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遇難者的鞋子遇難者的遺物“…一看到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集中營里擁擠的囚犯宿舍“…這些三層的長條盒子,…在這樣大一塊地方,每夜要塞進去五到十人睡覺…”——《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部分死難者的照片“…這是數(shù)以千計的照片,是囚徒們的照片。他們都死了——這些面對照相機鏡頭的男人和婦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著他們…”——《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開始時——“默默地邁著步子”、想象成了現(xiàn)實——“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看見毒氣室時——“特別恐怖,使他終生難忘”看到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死囚牢房時——從表情茫然到后來“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看到狹小的女牢房時——“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看見試驗室時——慶幸“沒有打開門進去”,否則會“羞紅了臉的”參觀紀(jì)念長廊時——沉思參觀執(zhí)行絞刑的地下室時——“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參觀結(jié)束時——“參觀者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和反應(yīng),細節(jié)描寫所謂細節(jié),就是對人物、環(huán)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體描摹,或?qū)κ录l(fā)展過程中某一細微事實的形象描寫。,“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身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毒氣室和焚尸爐→納粹毀滅生命的地方雛菊花→生命不息頑強抗?fàn)幣?rarr;諷刺納粹永遠無法阻礙生命之花的綻放,“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間,有一張?zhí)貏e引人注目,發(fā)人深思。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溫和的微笑為夢想而微笑美好而又隱秘的→對生死的超脫,生命的堅韌→絕境之中不泯滅內(nèi)心對美好希望的向往→深藏于內(nèi)心的信念和信仰,1944年,窮途末路的德國納粹開始加緊屠殺集中營的囚犯。一次,一個小女孩在被推進坑中,即將被活埋的時候,抬起頭對拿著鐵鍬的納粹士兵說:“叔叔,請把我埋的淺一點好嗎?這樣我媽媽就容易找到我了。”……,合作學(xué)習(xí),探究研討《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于1958年訪問奧斯維辛之后采寫的。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zhuǎn)載,并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為新聞史上的佳作.請大家思考一下:這篇新聞榮獲大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比較其他的新聞報道與《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新華社布魯塞爾1月27日電(記者吳黎明)歐洲議會27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上以617票支持、10票棄權(quán)的表決結(jié)果通過一項決議,隆重紀(jì)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嚴(yán)厲譴責(zé)大屠殺和各種種族、宗教、政治、性別歧視。決議指出,造成150萬人被屠殺的奧斯威辛集中營不僅讓歐洲人銘記,它還提醒人們要高度警惕在歐洲時而發(fā)生的反猶事件。從廣義上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因種族、宗教、政治派別、社會階層等差別而歧視他人。決議認為,納粹建立的集中營是歐洲歷史上“最可恥、最痛苦的一頁”,為此,歐洲議會倡議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歐洲大屠殺紀(jì)念日”。歐洲議會議長博雷利在出發(fā)前往奧斯威辛出席紀(jì)念活動前,在會上發(fā)表了題為《奧斯威辛被銘刻在人類集體記憶中》的演講,呼吁人們要特別警惕反猶主義和各種種族仇恨的滋生和蔓延。,思考:一般新聞報道《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時效性報道內(nèi)容情感傾向比較的方面比較的項目最新發(fā)生的事件時效性不強客觀事件個人感受客觀個人情感濃厚,羅森塔爾的報道突破新聞“客觀報道”“零度寫作”(即記者在新聞中毫不摻雜個人情感的寫法)的框框,著眼細節(jié),以冷峻的視角,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的感受當(dāng)作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來寫,字里行間灌注個人情感。作者沒有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的表達出自己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我們也是“參觀者”,這樣的經(jīng)歷,引發(fā)了我們哪些思考與聯(lián)想?,731部隊用于放人肉的鐵槽731部隊用的骨鋸用于掛人肉的鐵鉤被日軍細菌彈殺死的中國青年,南京大屠殺后,日軍在活埋中國平民。牢記歷史血淚南京市區(qū)被日機“無差別級”轟炸后的慘景。,“南京大屠殺”,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西德)第四位總理維利-勃蘭特來到了位于華沙老城內(nèi)的原猶太人聚居區(qū)。站在這片還殘存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土地上,作為一個曾經(jīng)屠殺了600萬猶太人的國家的代表,面對著周圍眼中飽含憤怒的大屠殺的幸存者們,這位德國總理無言以對。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著頭,雙膝跪倒在猶太人死難者紀(jì)念碑前!71年12月20日獲諾貝爾和平獎。驚世一跪,軍國主義陰魂的猶存靖國神社小泉在靖國神社內(nèi)參拜,小泉第四次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歷史教科書嚴(yán)重篡改侵華史實,學(xué)好本領(lǐng),保家衛(wèi)國,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思考:為什么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兩個國家,做人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反思歷史,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殘核、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舊跡、伊拉克上空彌漫的硝煙,無不在向世人訴說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災(zāi)難。,“……我向來相信大多數(shù)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機會的。你們今晚聚集在此,證明了這種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傷害民主,我們必須抵制暴力”——以色列前總理拉賓,愿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自由與和平成為永恒!,我們要銘記歷史,又要忘記歷史!
同類資料
更多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9.1《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