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體知識 文學常識 知識點匯編
ID:59250 2021-10-31 1 8.00元 21頁 124.00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11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8.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2022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文體知識+文學常識知識點匯編文體知識知識點講解第一節(jié)文體分類及語言表達一、文章分類,文章按功用分:一類是供人們社會生活交際的實用文體,包括應用文(條據(jù)、合同、契約、報告、計劃、總結、申請,規(guī)章制度、公事文件、法律文件,新聞消息、廣告、布告、書信等)。一類供人們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學作品。(散文、詩歌、小說、戲劇、童話、寓言、故事)。按表達方式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二、一-九年級入選課文絕大部分是文學作品。三、表達方式即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有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五種,前三種叫基本表達方式,后兩種是為前三種服務的。1、記敘,用陳述句陳述一件事或一種現(xiàn)象例(1)、你今天上學遲到了。(2)、太陽出來了。(客觀性強)2、說明,對事物的現(xiàn)象或本質進行科學地解說。(客觀性、科學性強)例: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28米,兩端寬9.6米,中不略窄,9米。3、議論,作者對事物的態(tài)度、觀點、看法。(主觀性強)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4,抒情,表達作者對人或事物的感情。(主觀性強)例:梵凈山的風景太美了!5、描寫,對人或事物的描摹,生動形象的再現(xiàn)事物。(客觀性、形象性強)例: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第二節(jié)記敘文及其特點一、記敘文是以記敘為主,綜合其他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從而表達作者情感,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一種文體。二、記敘文的分類1、側重寫人的記敘文,以人物的外貌、語言、心里、動作行為描寫為主。如《背影》《藤野先生》2、側重記事的記敘文,以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經過、結果為重點。如《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兒落了》3、側重繪景的記敘文,以描寫景物,寄托情懷為主。如《春》《濟南的冬天》4側重狀物的記敘文,以狀物為主,借象征表達情懷。如《海燕》《雪》三、記敘文的要素:事件,地點,人物,事件的發(fā)生、經過、結果。第21頁共21頁 四、記敘文的人稱:第一人稱(我),便于直接表達感情,使讀者在閱讀文章中有一種真實感和親切感。第三人稱(他、她),便于作者不受時空限制,能從多方面自由敘述。五、記敘文的順序1、順敘,a按事情發(fā)展的向后順序記敘。如《斑羚飛度》b按觀察事物的空間順序記敘。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xiāng)》。順敘的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條理分明。2、倒敘,a先寫結局,在追敘事情的經過。如《我的第一本書》b把后面發(fā)生的情節(jié)提到前面來寫。倒敘的作用:埋下伏筆,突出重點,增強文章的感染力。3、插敘,暫時中斷中心事件的記敘,插入相關的事件。如例《羚羊木雕》插入“換褲子”事件。作用是使文章內容充實,突出中心。六、記敘文的語言表達方式1.對事情的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紹、說明、交代的敘述是記敘文基本的表達方式。2、描寫是使記敘文生動形象的主要表達方式。描寫就是對人、事物、景物作具體、形象的刻畫。3、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A、外貌描寫,描寫肖像、體型、衣著、裝飾、神態(tài)。(肖像描寫、神態(tài)描寫)B、語言描寫,描寫人物的說話,語氣、語調。C、動作描寫,描寫人物的動作、行為。D、心理描寫,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E、直接描寫,又叫正面描寫。就是直接或正面描寫所要描寫的對象。F、間接描寫,又叫側面描寫。通過描寫與其相關的事物來突出所要描寫的對象。G、細節(jié)描寫,具體細微地描寫所描寫的對象。4、環(huán)境描寫。對人物活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進行描寫。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有:A、為人物活動提供場景。B、交代歷史背景。C、渲染氣氛。D、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E、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5、抒情,依據(jù)文章內容,自然抒發(fā)情感。一種是直接抒情;一種是通過記敘、描寫、議論來間接的抒發(fā)情感。作用:引起讀者情感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6、議論,作者對所記敘的對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作用: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引發(fā)讀者思考,突出中心,升華主題。,七、記敘文的結構1、開頭,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為后設下伏筆,引起讀者興趣或思考。2、過度,承上啟下,呼應前文,照應后文。3、結尾,照應開頭,總結全文,點明標題,升華中心。第21頁共21頁 4、照應,同義詞或相同的詞語貫穿全文。開頭與標題照應;段與段的照應;開頭與結尾照應。5、鋪墊,為中心事件設置的相關的事件,使文章的脈絡清楚。6、伏筆,與后文相照應的句子。7、懸念,寫到一定的時候,留下空白,讓讀者思考。八、記敘文的表現(xiàn)手法,是對材料的安排技巧。1、欲揚先抑法,先貶低所寫對象,然后再贊揚,形成前后對比,突出所寫對象。2、側面烘托(襯托)法,以次要的人物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物或事物,突出其主要特點。3、象征法,借用某物的形象來表現(xiàn)作者的觀念、思想,情感。4、借景抒情法,借描寫景物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5、對比法,用兩種相關的人或事物進行對比,突出其中一種人或事物。6,虛實相生法,在寫實的過程中伴以想象,夢境,等虛幻的事物來突所寫的實在的人或事物。7、以小見大法,通過對細小的事物描寫,來表現(xiàn)一種深刻的道理或反映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8、動靜相宜法,在寫景時,動態(tài)景物和靜態(tài)景物相結合,來表現(xiàn)一種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九、記敘文的線索,是指用什么方法把材料串聯(lián)起來,使之成為一遍完整的文章。一般有如下幾種:1、以時間遞進為線索,按時間先后安排材料,文中應有較明顯的時間標志詞語。2、以某物為線索,情節(jié)圍繞具體物件展開,這種物件的名稱貫穿全文。3、以空間,地理位子變化為線索,情節(jié)在不同的空間展開,文中應由較明顯的空間標志詞語。4、以事情發(fā)展變化為線索,情節(jié)展開是圍繞某一中心事件。5、以情感變化為線索,情節(jié)的展開是隨感情變化而展開的。十、記敘文的中心,中心又叫主題或題旨,是記敘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意義。歸納中心的一般格式為:本文記敘了(刻畫了、描寫了)……的故事(人物、景物)(這是內容部分)表現(xiàn)了(贊揚了,揭露了)……思想(性格、精神)抒發(fā)了……感情。十一、記敘文語言的賞析,記敘文中值得賞析的句子一般是:1、生動形象的描寫句。賞析格式為:該句運用----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表現(xiàn)了------,表達------感情。2、精美的修辭句。賞析格式為:該句運用了------修辭手法,寫出了---表現(xiàn)了----表達------感情。3、含義深刻的哲理句。賞析格式為:該句揭示----深刻道理,或該句告訴了-----道理。十一、記敘文段落及段意歸納第21頁共21頁 1.記敘文分段依據(jù)是記敘文的線索,根據(jù)線索劃分相應的段落。第21頁共21頁 第21頁共21頁 常見的說明文順序有三種:1、時間順序:即以時間先后作為說明順序。這種順序一般用于說明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如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介紹產品的制作過程和工藝流程。如:在《奇妙的克隆》中“克隆綿羊‘多利’”一節(jié)中運用的就是時間順序。2、空間順序: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后依次進行說明。如《故宮博物院》就是按這種順序說明了故宮博物院構造。3、邏輯順序:也稱事理順序。即按照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邏輯順序通常包括下面幾種情況:(1)、從現(xiàn)象到本質,先說明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再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征。(2)、從整體到部分,先說明事物的整體概況,再說明事物的局部情況。(3)、從原因到結果,先說明事物的原因,再分析原因產生的結果。(4)、從概括到具體,先概括事物的特征,再具體說明事物的性質。(5)、從特點到用途,先介紹事物的特點,再說明事物的用途。(6)、從主要到次要,先說明事物的主要方面,再說明事物的次要方面。說明順序,在具體的說明文中往往是幾種說米哦能夠順序綜合運用。如:《蘇州園林》先從整體到布局,由蘇州園林“無論站在那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個總的特征,到“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這四個特征特征:由這一段的概括說明到以下各段的具體說明。在介紹“四個講究”中,又是從主要到次要的順序的說明的。此外,理清說明順序,還可以抓住一些在文中起標志性作用的關聯(lián)詞語。如“·······首先······其次······再次”就是從主到次的順序;“由于······所以······”就是從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見到“總之······”,就是從具體到概括的順序上去考慮。事理說明文一般都是采用邏輯順序。如《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覺》都采用邏輯的說明順序。。五、說明文的方法:在說明文中,采用什么樣的說明方法是由說明目的和說明內容決定的。對文中所采用的說明方法,要判斷準確,要弄清各說明方法的特點和作用,對它們的作用結合具體的語句正確分析。常見的說明順序有:(1)下定義: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征或概念做規(guī)定性的說明。第21頁共21頁 它是通過揭示概念的內涵來明確概念的一種邏輯方法,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定義的格式為:甲是乙。定義項和被定義項可以互換。甲是乙,可以互換為:乙是甲。如:“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yè)生產,已經發(fā)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笨梢該Q成:“物候學就是利用物候知識研究農業(yè)生產的一門科學?!保?)舉例子:為了更清楚地說明事物或事理,在說明文中經常出現(xiàn)一些典型的實例。這些實例常用簡明的記敘性語言表現(xiàn)出來。如:在《中國石拱橋》中作者就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等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在《生物入侵者》中作者就舉了“斑貝,天牛,紅螞蟻,棕樹蛇”為例說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性大。(2)作比較:通過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或一種事物的不同方面進行比較,來突出要說明的事物的特點。如在《蘇州園林》中,作者把蘇州園林和北京園林作比較,使其更顯特色,又用古代宮殿,一般住房來比較來突出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3)打比方:以人們常見的、熟知的事物作比喻,說明不常見的,不熟知的事物。使其更具體,形象。如在《中國石拱橋》中作者把“拱橋”比喻“天上的虹”。又如在《看云識天氣》作者把“天上的云比”比喻成“羽毛、魚鱗、羊群、棉被、峰巒、河流、雄獅、奔馬”等一連串不同的物體,使云的“姿態(tài)萬千”的特點不言而喻。而“云就像天上的‘招牌’”,比喻巧妙新穎,又與文題“看云識天氣”暗暗相結合。(4)分類別:把被說明的對象按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然后一類一類的加以說明,又稱“類說”這種說明方法通過對說明對象的分類,顯示出不同類型的差異,說清各自特征,利于將復雜的事物或事理說清楚。如在《看云是天氣》中,作者根據(jù)云的厚薄、形態(tài),把云分成“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八種類別。又根據(jù)云的光彩,把云分成“暈、華、虹、霞。”從而清楚明白的介紹了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第21頁共21頁 (1)列數(shù)字:就是用數(shù)字從數(shù)量上說明事物的特征,這樣既能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如《中國石拱橋》中,“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運用準確的數(shù)字,說明了盧溝橋的長度,寬度,石拱的數(shù)量。(7)作詮釋:就是對說明對象的狀況,性質,特征,成因等從不同角度進行簡要的解說。作詮釋和下定義的區(qū)別:定義項和被定義項能互換;詮釋項和被詮釋項不能互換。如:“人是一種能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高級動物”。“能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高級動物就是人。”這是下定義?!叭耸莾赡_行走的動物。”這是作詮釋,不能說,“兩腳行走的動物就是人”(2)作引用:就是引用有關資料,故事,名言,詩詞等來充實說明的內容,或者作為說明的依據(jù)。這種說明方法能使文章有權威性和說服力,也可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如《中國石拱橋》中為說明盧溝橋很早就以其優(yōu)美的形式聞名世界引用馬可·波羅的話“是世界獨一無二的”。(3)摹狀貌:為了使說明對象更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描寫,這種方法叫摹狀貌。如:《中國石拱橋》中對石刻獅子的摹寫:“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10)列圖表:也叫畫圖表,運用表示各種情況和注明各種數(shù)字,表來說明事物的方法,二者可單獨運用,也可一起運用。它是一種輔助手段,常與文字解說配合使用。六,說明文語言的分析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準確、明白。分析的重點是“準確”,一般包括:副詞使用的準確性;過渡語句的準確性;總起句和總結句的準確性;指代詞語的準確性。七、說明對象的分析明確說明對象是閱讀說明文的首要步驟,分析說明對象就是找到代表說明內容的事物性名詞。如《中國石拱橋》說明對象就是“石拱橋”第三節(jié)議論文文體常識第21頁共21頁 一、議論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運用邏輯思維評價事物闡明道理的一種文章體裁。二、議論文的特點:內容上具有理論性;結構上具有邏輯性;語言上具有嚴密、準確、概括性。三、議論文的分類:按內容分有:政治論文;學術論文;雜文。按論證方式分有:立論文;駁論文。四、議論文的要素:論點、論證、論據(jù)。五、論點,就是作者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論點的特點:要符合客觀實際,表達意思要正確;要有較強的針對性;要有鮮明的態(tài)度;要有新穎獨到的見解;要全面思考和分析。論點的表達要準確。一般用肯定陳述句。不能用否定句,比喻句,問話句。要簡潔有力。六、論據(jù)是證明論點的材料。論據(jù)分為: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能做論據(jù)的事實必須要有真實性、代表性、典型性。事實論據(jù)在文中以簡明、概括的記敘性語言表現(xiàn)出來。常作理論論據(jù)的是:(1)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2)法律法規(guī)文件。(3)已被證明的公式定律。(4)能揭示深刻道理的格言。(5)名人名言。(6)能揭示道理的俗語、諺語。七、論證是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從使用論據(jù)的方法看:論證分為事實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理論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歸納論證,引申論證。1、事實論證(舉例論證)是用具體、真實、有代表性的事物現(xiàn)象或實際事例來證明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就是“讓事實說話”,“事實勝于雄辯”2、道理論證(理論論證)是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演繹、歸納來證明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就是“以理服人”。3、比喻論證就是運用通俗、具體,形象的比喻來闡釋深奧、抽象的道理的一種論證方法。能起到化抽象為具體,把深奧變淺顯得說理作用。4、對比論證是用兩種不同事物而有共同特征或一種事物的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從而突出一種是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論證方法。5、引用論證就是引用能夠證明論點的名人名言、格言、法律條文、國家方針政策,諺語等來論證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6、歸納論證就是通過若干類似事物或現(xiàn)象進行歸納,從而得出一種結論的論證方法。7、引申論證就是通過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引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進行論述的一種論證方法。8、綜合論證就是運用多種論證方法進行論證。八、議論文的結構,一般議論文可分為三部分,即開頭“提出問題”叫引論;中間“分析問題”叫本論;結尾“解決問題”叫結論。結構方式為:“總——分”“分——總第21頁共21頁 ”“總——分——總”。段與段的鏈接形式有:(1)并列式,即各段論述的問題沒有主次之分,在意義上是同等的。(2)遞進式,即后一段是前一段的深入。(3)總分式,即先有一段是總論,其他各段是圍繞總論展開。(4)分總式,即先用幾段分別論述幾種情況,后一段在總括論述。九、議論文的語言特點:(1)詞語的準確性,體現(xiàn)在表達觀點時,態(tài)度要鮮明,描述事物時要客觀。(2)嚴密的邏輯性,體現(xiàn)在句子與句子、段與段之間的關系要符合邏輯,要正確使用關聯(lián)詞。(3)語句的概括性,體現(xiàn)在舉例要簡明,歸納要完整。第四節(jié)四大文學樣式一、散文1、散文是一種篇幅短小,取材廣泛,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表達含蓄,語言優(yōu)美,能夠迅速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文學作品。2、散文按照內容和表達方式分類:(1)敘事散文,以記事寫人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在表現(xiàn)手法上,以記敘為主,內容上有真實感,兼有抒情成分。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2)抒情散文,即以抒發(fā)作者感情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以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出借景抒情等手法表現(xiàn)出來。如《春》《紫藤蘿》《雪》。(3)議論散文,即以說理為主的散文。這種說理常借助生動的事例、形象的描述和抒發(fā)感情來表達中心。如《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地下森林斷想》。3、散文的特點:(1)“形散而神不散”,也稱“形散神聚”?!靶紊ⅰ笔侵溉〔膹V泛、自由、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題明確、集中。(2)意境深遠。“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得某種形象?!耙狻迸c“境”的有機結合通常是借助作者的想象。(3)語言凝練。散文的語言清新雋永,充滿詩情畫意,但簡明生動言近而意遠,蘊含豐富的哲理。(4)表現(xiàn)方法靈活,可以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融敘事、描寫、抒情議論為一體,也可以夾敘夾議;狀物寫景,借景抒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發(fā)展的全過程。二、詩歌1、詩歌是以精煉的語言,明快的節(jié)奏,和諧的韻律來表達作者豐富的感情,集中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2、詩歌的分類:(1)按內容的表達方式分:敘事詩和抒情詩。敘事詩是以敘述故事為主,從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木蘭詩》。抒情詩是作者借助某些事物來抒發(fā)感情,或直接抒發(fā)感情的詩歌。如《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第21頁共21頁 (2)、按時代分:古典詩歌和現(xiàn)代詩(1919年“五.四”創(chuàng)始)古典詩(舊體詩)包括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古體詩:四言古詩(出現(xiàn)最早)如《詩經》《觀滄?!贰洱旊m壽》五言古詩(成熟于漢代)如《觀刈麥》七言詩(成熟于唐代)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稱。如《長歌行》《木蘭詩》近體詩:絕句和律詩(形成于唐代)詞(形成與宋代)曲(形成與元代)絕句又分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五言絕句是一句五字,共四句。如《靜夜思》。七言絕句是一句七字,共四句。如《峨眉山月歌》。律詩也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五言就是一句五字,有八句;七言律詩就是一句七個字,有八句。第一、二句叫首聯(lián),第三、四句叫頷聯(lián),第五、六句叫頸聯(lián),第七、八句叫尾聯(lián)。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要求對偶。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五言律詩。《黃鶴樓》七言律詩詞又稱詩余,長短句。詞有詞牌,詞牌確定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押韻。詞的上半部分叫上闋,下半部分叫下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曲,又稱詞余。短小的曲叫小令。曲有曲牌,曲牌確定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押韻。如《天凈沙.秋思》《山坡羊.潼關懷古》現(xiàn)代詩又叫新詩,創(chuàng)始于1919年“五.四”運動后。新詩相對舊體詩,形式靈活自由,因此又叫自由詩。它不受句式、平仄、押韻限制,但講究意境深遠,語言優(yōu)美,音韻和諧,節(jié)奏明快。如《雨說》《我用殘存的手掌》3、詩歌的押韻及韻腳。押韻是指詩句句末的字韻母相同。如《靜夜思》“光”“霜”“向”三字的韻母都是ānɡ,押韻也就是押ānɡ韻。4、詩歌的風格,是指詩歌在意境和語言方面所表現(xiàn)的氣勢。在唐宋代詞壇上出現(xiàn)了兩大流派。一派是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詞的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如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一派是以李清照、溫庭筠為代表的婉約派。詞作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內容上多是個人遭遇,男女愛戀。如溫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三、小說1、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典型的環(huán)境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一種文學體裁。2、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huán)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3、塑造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細節(jié)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烘托,渲染,白描。(見記敘文知識)4、環(huán)境(見記敘文知識)第21頁共21頁 5、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是指: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6、小說的分類。按篇幅長短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微型小說。(1)長篇小說是篇幅長,容量大,十萬字以上巨型作品。如《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都屬于長篇小說。(2)中篇小說是篇幅較長,一萬字到十萬字之間的作品。如《啊Q正傳》。(3)段篇小說是篇幅短,一千字到一萬字之間的作品。如《孔乙己》《變色龍》《最后一課》。(4)微型小說又稱袖珍小說,它篇幅短小,一千字一下,人物少,情節(jié)簡單。如《落棋有聲》《醉人的春夜》按內容分:歷史小說,現(xiàn)代小說,科幻小說,武俠小說,偵破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小說。按寫作體制分:章回小說,日記體,書信體,自傳體。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四戲劇1、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它是文學,表演,美術,雕塑,音樂,舞蹈,建筑等多種藝術綜合而成藝術形式。2、戲劇文學,就是劇本,是舞臺演出的基礎,是戲劇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直接決定戲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初中課本中的戲劇文學就是指劇本。3、戲劇文學的內容。(1)人物語言,又叫臺詞。包括對白(對話),獨白,對唱,獨唱,旁白,幫腔(旁唱)。(2)舞臺提示(舞臺說明)。劇本中具有說明性的文字,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場景,服裝,道具,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情緒、上下場。4、戲劇文學的基本特征:(1)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戲劇是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沖突,矛盾沖突是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2)劇本結構必須遵循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的原則。戲劇演出受舞臺和時間的限制,因此篇幅不能過長,人物不能過多,場景變化不能過繁。戲劇的分“幕”“長”正是高度集中地體現(xiàn)。(3)劇本的人物語言具有個性化、動作化和口語化的特點。5戲劇文學的情節(jié)結構: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6、戲劇的分類(1)按劇情分:悲劇,戲劇,正劇。(2)按表演形式分:話劇,歌劇,舞劇,詩劇,戲曲。(3按內容反映的時代分:歷史劇,現(xiàn)代劇。(4)按劇情結構分:獨幕劇,多幕劇。第21頁共21頁 7、我國的戲曲分類,按地域和唱腔分有:京劇,川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花鼓戲,儺堂戲(銅仁地區(qū)),秦腔,梆子,二人轉等。第五節(jié)其它文學體裁簡介1、童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反映現(xiàn)實社會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的一種兒童文學。童話寓言通俗,生動形象,情節(jié)離奇曲折,富有趣味性。對自然景物往往做擬人化的描寫能適應兒童的心理、情趣,激發(fā)兒童的想象,使之接受和消化。入選初中課本的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2、寓言,是將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簡單的故事中,具有勸喻和諷刺性的一種文學體裁。入選初中課本有《伊索寓言》之《蚊子和獅子》3、民間故事是群眾口頭創(chuàng)作、流傳,經過很多人不斷加工而成的文學樣式。民間故事的特點:故事性強,情節(jié)生動,口語化,想象豐富。常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4、說,是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如《馬說》《愛蓮說》。5、表,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的一種文體。如《出師表》。6、序跋,也稱“敘”或“引”。相當現(xiàn)在寫在書本的“前言”“引言”。7、贈序,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作序的,稱贈序。內容多為推崇,或勉勵之辭。如《送東陽馬生序》8、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勉勵或稱述功德的文字??淘谂粕戏旁跁郎系慕小白毅憽比纭堵毅憽贰?淘谀贡系慕小澳怪俱憽?、記,又叫筆記文,以記事為主,篇幅短小,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逸聞軼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評,文學考證,讀書札記。如《桃花源記》《核舟記》《岳陽樓記》。10、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文學形式?!缎∈队洝贰度龒{》11、傳記,指一種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作品,也稱“傳”。一般有別人記述,也可自己記述,叫“自述”。12、新聞,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報告文學。狹義的新聞就是指消息。新聞是將新近發(fā)生、發(fā)現(xiàn)、變動的事實及時的報道給讀者的一種記敘文。新聞的特點是:篇幅短,事實新,報道快。新聞在表達方式上以記敘為主,多用樸實概括性的語言。新聞的結構由標題,(電頭),導語,主體組成,有些還有背景。標題就題目。電頭交代新聞發(fā)布的時間,地點,單位,作者。導語是開頭的第一二句,有極強的概括性,主體是新聞的主干,對導語作詳實的敘說。第21頁共21頁 文學常識知識點講解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代表作《論語》入選課文《論語十則》七年級上冊十課,八年級上冊24課《大道之行也》2、墨子(前476—前390)名翟,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著有《墨子》入選課文九年級下冊17《公輸》。3、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使官,著有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左傳》入選課文《曹劌論戰(zhàn)》九年級下冊21課4、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與孔子并稱“孔孟”著有《孟子》入選課文九年級下冊18課《孟子》二章。19課《魚我所欲也》5、莊子(前369—前286)名周,河南商丘人,戰(zhàn)國時著名的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入選課文九年級下冊20課《莊子故事》兩則。6、韓非(前280—233)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有《韓非子》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30課《智子疑鄰》7、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河南人,戰(zhàn)國時期道家代表熱物之一著有《列子》十八篇入選課文九年級下冊23課《愚公移山》。8、劉安(前179—前122)西漢思想家,文學家,襲父封為淮南王,編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30課《塞翁失馬》。七年級下冊25課《共工怒觸不周山》9、司馬遷,(前145—前90)字子長,陜西韓城人,西漢杰出的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我國紀傳體通史《史記》,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21課《陳涉世家》。10、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著有《諸葛亮集》,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24課《出師表》。11、劉向,西漢末年人,編定了一部戰(zhàn)國時代的國別體史書《戰(zhàn)國策》,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22課《唐雎不辱使命》。下冊22課《鄒忌諷齊王納諫》12、陳壽,(233-297)字承祚,四川南充人,著有《三國志》,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23課《隆中對》。13、《詩經》,也稱“詩三百”共305篇收錄了西周初到春愛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入選課文九年級下冊24課《詩經》兩首?!蛾P雎》《蒹葭》第21頁共21頁 14、《山海經》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其中保存了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25課《夸父逐日》15、曹操(155-220)字孟德,安徽豪周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摘要》,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15課《觀滄?!氛n外古詩《龜雖壽》。16、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江西九江人,東晉大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入選課文有八年級上冊21課《桃花源記》,30課《歸田圓居》(其三)八年級下冊22棵《五柳先生傳》30課《飲酒》(其五)17、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江蘇徐州人,編有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入選課文,七年紀上冊25課《詠雪》《陳太丘與友期》18、陶弘景(456—536)字通明,有《陶隱居集》,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27課《答謝中書書》19、吳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文學家,一些篇章散見《藝文類聚》入選課文八年紀下冊21可《與朱元思書》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山中雜詩》20、酈道元(472--527)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著有《水經》。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21課《山峽》。21、韓愈(768—824)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子謂君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孟縣人,有《黎昌先生集》入選課文八年級23課《馬說》九年級課外古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22、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是我國浪漫主義詩人杰出代表。有《李太白全集》,入選課文七年級課外古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聞笛》八年級上冊30課《渡荊門送別》,課外古詩《送友人》八年級下冊30課《行路難》課外古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九年級課外古詩《月下獨酌》23、楊炯(650--?)“初唐四杰”之一,陜西華陰人,初唐杰出詩人入選課文九年級課外古詩《從軍行》。24、王維(706—761)字摩詰,山西運城人,多才多藝,在詩歌、繪畫、音樂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詩歌善于描寫山水自然風景,被稱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王右丞集》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30課《使至塞上》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終南別業(yè)》,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竹里館》。25、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湖北襄樊人,曾住在長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故后人稱他“杜少陵”又掛這校檢工部員外郎的官銜,后人又稱他維“杜工部”,因詩的成就很高,被后人稱為“詩圣”著有《杜工部集》,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江南逢李龜年》,八年級上冊25課《望岳》《春望》《石壕吏》,八年級下冊30課《茅屋維秋風所破歌》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登樓》26、岑參(715—770)唐代邊塞詩人主要代表任務之一,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30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第21頁共21頁 27、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有《孟襄陽集》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課外古詩《過故人莊》,八年級上冊課外古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早寒江上有懷》28、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15課《錢塘湖春行》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觀刈麥》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觀月有感》。29、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劉夢得文集》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25課《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八年級上冊22課《陋室銘》,課外古詩《秋詞》30、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著有《柳河東集》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26課《小石潭記》。31、王勃(650—675)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初唐杰出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2、劉楨(?---217)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贈從第》。33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詩人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登幽州臺歌》。34、李煜(937—9780)五代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相見歡》34、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世稱臨川先生,宋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集本傳世《臨川先生集》、《王文公集》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5課《傷仲永》,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登飛來峰》。35、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蘇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死后謚“文正”世稱“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27課《岳陽樓記》課外古詩《蘇幕遮碧云天》九年級上冊25《漁家傲秋思》。36、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蘇永豐人,宋代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有《歐陽修散文集》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28課《醉翁亭記》。37、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公安,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學家,與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都有文學成就,被稱為“公安三袁”今存有《袁中郎集箋校》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29課《滿井游記》。38、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安,浙江杭州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今存有《龔自珍全集》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30課《已亥雜詩》。39、宋濂(1310-1381)字景廉,號潛溪,明初文學家,今存有《宋學士文集》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24課《送東陽馬生序》。40,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南宋文學家,今存,《文山先生全集》,入選課文八年級25《過零丁洋》。41、蘇軾(1037—第21頁共21頁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詞派代表人物。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為“三蘇”,今存有《東坡樂府箋》。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25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九年級上冊25課《江城子密州出獵》課外古詩《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棗花》。八年級上冊27《記承天寺夜游》八年級上冊課外古詩《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42、張養(yǎng)浩(1270-1392)字希孟,號云莊,元代散曲作家。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30課《山坡羊潼關懷古》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山坡羊驪山懷古》。43,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唐代詩人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無題》,七年級上冊課外古詩《夜雨寄北》。41、沈復(1763--?)清代文學家,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5課《童趣》。42、王灣,唐代詩人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15課《次北固山下》。43、馬致遠,元代戲曲作家,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15課《天凈沙秋思》。44、蒲松齡、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著有《聊齋志異》,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20課《山市》,七年級下冊30課《狼》。45、常建,唐代詩人入選課文,七年級課外古詩《題破山寺后禪院》。46、杜牧,唐代詩人,入選課文,七年級課外古詩《泊秦淮》。八年級下冊25課《赤壁》47、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入選課文七年級課外古詩《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48、楊萬里,宋代詩人,入選課文。七年級課外古詩《過松源晨炊漆公店》。49、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人物,有詞集《玉漱集》,入選課文,七年級課外古詩《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九年級上冊25課《武陵春》九年級課外古詩《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50、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有文集《朱子大全》,入選課文,七年級課外古詩《觀書有感》。51《樂府詩集》,宋代郭茂倩編。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10課《木蘭詩》八年級上冊課外古詩《長歌行》52、《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公1362年的史實。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15課《孫權勸學》。53、《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選得筆記小說。其中林嗣環(huán)的《口技》入選七年級下冊20課。魏學洢的《核舟記》入選八年級下冊23課。54、韋應物,唐代詩人,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滁州西澗》。55、劉長卿唐代詩人,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送靈澈上人》56、趙秀師,南宋詩人,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約客》。57、趙翼,清初著名史學家,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論詩》。58、周敦頤,北宋哲學家,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22課《愛蓮說》第21頁共21頁 59、周密,清代人,著《武林舊事》其中《觀潮》入選八年級上冊28課60、張岱,明末清初人,著《陶庵夢憶》其中《湖心亭看雪》入選八年級上冊29課。61、陳與義,宋代詩人,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30課《登岳陽樓(其一)》62、王績,唐代詩人,入選課文八年級課外古詩《野望》。63、崔顥,唐代詩人,入選課文八年級課外古詩《黃鶴樓》。64、梅堯臣,北宋詩人,入選課文八年級課外古詩《魯山山行》。65、陸游,宋代愛國詩人,入選課文八年級課外古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66、溫庭筠,(812—866)字飛卿,晚唐詩人?;ㄩg派詞作的鼻祖,今存有《溫庭筠詩集》《今奩集》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25課《望江南》課外古詩《商山早行》。67、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豪放詞派代表人物之一,今存有《稼軒長短句》,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25課《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課外古詩《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68、劉方平,唐代詩人,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月夜》。69、王磐,明代散曲家,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朝天子詠喇叭》70、李賀,唐代詩人,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雁門太守行》。71、王觀,宋代詩人,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72、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別云間》73、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著有《水滸傳》其中第十六回入選九年級上冊17課《智取生辰綱》74、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著有《三國演義》其中《楊修之死》入選九年級上冊18課75、吳敬梓,清代小說家,著有《儒林外史》其中《范進中舉》入選九年級上冊19課。76、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清代小說家,著有《紅樓夢》其中《香菱學詩》入選幾年級上冊20課二、現(xiàn)代著名作家作品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短篇小說集《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三閑集》、《而已集》《南腔北調集》、《二心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熱風》《墳》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16課《社戲》,21課《風箏》,下冊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八年級上冊6課《阿長與山海經》,下冊1課《藤野先生》,6課《雪》九年級上冊9課《故鄉(xiāng)》,16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下冊5課《孔乙己》。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浙江紹興人,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有《荷塘月色》、《春》、《背影》、《綠》等。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其中《春》入選七年級上冊11課,《背影》入選八年級上冊7課。第21頁共21頁 3、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入選課文有七年級上冊12課《濟南的冬天》。4、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再寄小讀者》。入選課文有七年級上冊23課《荷葉母親》下冊19課《觀舞記》。九年級下冊9課《談生命》。5、李大釗1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學者,詩人,代表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釗選集》。入學課文七年級下冊8課《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6、臧克家(1905--)有名藏瑗望,山東諸城人,詩人,學者,詩集有《烙印》《罪惡的黑手》《運河》《泥土》等二十多種,論著有《學詩斷想》,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12課《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7、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書法家,主要作品收入《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詩詞集》,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1課《新聞兩則》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8、孫犁(1931--)河北人,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荷花淀》《蘆花蕩》《鐵木前傳》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2課《蘆花蕩》。9、葉圣陶(1894—1988)原名紹均,江蘇蘇州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小說《倪煥之》散文集《腳步集》新詩集《雪潮》,通話集《稻草人》。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13課《蘇州園林》。10、茅以升(1896—1989)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著有《中國橋梁史》入學課文八年級上冊11課《中國石拱橋》。11、竺可楨(1890—1974)我國卓越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代表作有《物候學》著有《竺可楨文集》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16課《大自然的語言》。12、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劇作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詩集《女神》《星空》劇本《屈原》。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27課《天上的街市》《靜夜》八年級下冊7課《雷電頌》。13、巴金(1904-2005)原名李曉棠,字芣甘,四川成都人現(xiàn)當代著名文學家,主要作品有小說《激流三部曲》之《家》、《春》《秋》,《愛情三部曲》之《霧》、《雨》、《電》,散文集《海行集記》《還魂草》《龍.虎.狗》。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8課《日》《月》。14、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現(xiàn)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小說《邊城》散文集《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16課《云南歌會》。15、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任,廣東新會人,清末維新派領袖,政治家、思想家、著名學者。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入選課文九年紀上冊5課《敬業(yè)與樂業(yè)》。第21頁共21頁 16、丁肇中(1926—)美籍華裔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76年或諾貝爾物理學獎。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14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7、傅雷(1906—1966)字怒安,號怒庵,上海人,文學翻譯家,文學評論家,有《傅雷譯文集》。傅雷一生中創(chuàng)造了中國三個第一:中國當代翻譯界第一人,培養(yǎng)教育出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傅聰,“文革”中以死抗爭的第一文化名人。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7課《傅雷家書兩則》。18、馬南邨(1912-1966)原名鄧拓,福建閩侯人,當代作家,主要著作有雜文集《燕山夜話》與吳晗,廖沫沙合寫的《三家村札記》。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15課《不求甚解》。19、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當代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大堰河》、《黎明的通知》、《春天》《歸來的歌》《彩色的詩》。入選課文九年級下冊1課《我愛這土地》。20、戴舒望(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人,當代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戴望舒詩選》。入選課文九年級下冊2課《我用殘存的手掌》。21、舒婷(1952--)原名龔佩瑜,當代詩人,朦朧詩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詩集《雙桅船》。入選課文九年級下冊3課《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三、外國著名作家入選初中課文1、泰戈爾(1861—1941)印度文學家,1931年或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小說《沉船》《戈拉》。詩集《新月集》《園丁集》。入選課文七年級上冊24課《金色花》。2、安徒生(1805—1875)丹麥著名童話家,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入選課文有七年級上冊26課《皇帝的新裝》,下冊3課《丑小鴨》。3、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著名詩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4課《假如生活欺騙了你》。4、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7課《最后一課》。5、莫泊桑(1805—1893)法國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入選課文七年級下冊14課《福樓拜的星期天》,九年級上冊11課《我的叔叔于勒》。6、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入選課文八年級上冊4課《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校的信》。九年級上冊6課《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7、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代表作有《三位大師》、《羅曼.羅蘭》。入選課文有七年級下冊21課《偉大的悲劇》八年級下冊4課《列夫.羅爾斯泰》。8、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女作家,自幼因病稱為盲聾啞人,但他自強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幾十部作品,同時還從事助殘社會活動,1964年獲總統(tǒng)自由勛章。入選課文八年級下冊5課《再塑生命》。第21頁共21頁 9、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代表作有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入選課文有八年級下冊9課《海燕》。10、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蘇聯(lián)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給教師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入選課文九年級上冊8課《給女兒的信》。11,莎士比亞(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詩人,代表作有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歷史劇《查理三世》《亨利四世》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等。入選課文九年級下冊13課《威尼斯商人》。第21頁共21頁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 文體知識 文學常識 知識點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