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突破練七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選擇題1.(2021廣東佛山一模)1928年6月,朱德、陳毅領導紅四軍在江西龍源口殲滅進攻之敵千余人。此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8月,毛澤東領導紅軍排除“左”傾盲動主義的干擾,保衛(wèi)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0月,毛澤東正式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這表明( )A.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了成熟B.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具有偶然性C.否定城市中心論成為黨內共識D.革命實踐推動了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2.1930年,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開篇中,就明確指出,“他們這種全國范圍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爭取群眾后建立政權的理論,是于中國革命的實情不適合的”。據此可知,毛澤東( )A.為中國革命道路選擇做了探索B.糾正了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錯誤C.致使中國共產黨放棄了“城市中心論”D.主張在農村開展土地革命運動3.(2021重慶八中適應性月考)1928年中國輪船僅有1300多艘,總噸位不足30萬噸,到1935年,中國輪船總數近4000艘,總噸位在70萬噸左右。據此可知,該時期中國輪船業(yè)的發(fā)展( )A.與政府政策的支持密切相關B.得益于世界經濟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C.主要因為帝國主義放松侵略D.開始打破列強對中國航運業(yè)壟斷4.(2021山東中學聯盟大聯考)下表是發(fā)生于1927—1937年間的部分重大事件。這些事件的出現反映了( )金融“廢兩改元”,用銀元代替銀兩;白銀國有化,發(fā)行法幣外交業(yè)已過期的條約和協議將由新的條約和協議取代;尚未過期的條約和協議將根據法律程序予以廢除或重新簽訂工業(yè)工業(yè)設備進口總計達五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A.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重大改變B.國民政府基本實現了獨立自主C.政府致力于國家建設的愿望D.中國民主政治的條件日益成熟5.(2021山東濱州期末)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某知名法學教授說道:“僅以數米的鐵道爆破為由占領了南滿洲的大多數要地……就算最初的沖突是自衛(wèi)行為,之后所有的行為也都靠自衛(wèi)權行使就能說得通嗎?”同時,日本《河北新報》也發(fā)出了一連串抨擊日本軍方的社論。這反映出( )A.日本民眾普遍的厭戰(zhàn)情緒B.日本對華戰(zhàn)爭侵略性難以掩蓋
C.日本政府允許言論自由D.日本各界對中日戰(zhàn)爭爭論不已6.(2021湖南岳陽二模)1887年,中國占全國人口2%的富有階層(以地租、利潤、利息等為主的財產收入者)的收入占全國國民收入的比例為21%,而占全國人口98%的普通階層的收入在全部國民收入中只占79%的比重;20世紀30年代前中期,中國國民收入中工資薪金收入所占比重達49%,而財產收入所占比重為51%。上述中國國民收入的變化表明( )A.政局動蕩制約國民收入B.中國資本主義得到發(fā)展C.城市人口出現緩慢增長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7.(2021河南高中畢業(yè)班階段性測試)1938年,國民政府貿易調整委員會改為貿易委員會,其工作重心由協助商人外銷轉為自行收購外銷??箲?zhàn)期間,貿易委員會收購并外銷了大量農副產品。這些措施( )A.適應了民族戰(zhàn)爭的需要B.促進了國民經濟結構優(yōu)化C.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D.導致了官僚資本迅速膨脹8.(2021四川樂山一模)1939年底至1940年春,國民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中國共產黨的措施。對此中國共產黨堅持“有理”“有利”“有節(jié)”三大原則,積極發(fā)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派。中國共產黨這一做法( )A.體現了階級利益服從民族利益B.有效打擊了敵后戰(zhàn)場的日軍C.積極地配合了正面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D.擴大了邊區(qū)政權的統治基礎9.(2021湖南師大附中二模)20世紀40年代,四川、云南、湖南等省地租額迅速上升,其中四川一個縣27戶佃農的平均上繳租率1941年為53%,1943年為73%,1944年為79%。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A.日軍對淪陷區(qū)大肆搜刮掠奪B.人口和軍事、政治重心西遷C.中國共產黨調整了土地政策D.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進行經濟封鎖10.(2021安徽淮北一模)傳統中國的婦女基本不具有公共領域的話語權??箲?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倡導社會平等、婦女解放,山東根據地一般是“以婦女工作最活躍”,冀西的報告也稱該地工作進展程度“婦一、青二、農三、工四”。這反映了( )A.女性成為抗戰(zhàn)的主要依靠力量B.中國已經實現了男女平等C.根據地基層動員工作成效顯著D.統一戰(zhàn)線遇到了重大挑戰(zhàn)11.(2021安徽池州期末)1942年,中共中央指示各敵后抗日根據地,在自愿基礎上組織農民建立以個體經濟為基礎的農業(yè)集體勞動合作組織,開展生產競賽,獎勵勞動英雄。這一指示的主要目的是( )A.推動農業(yè)集體化進一步深入B.鞏固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C.保護和發(fā)展根據地小農經濟
D.增強反抗外來侵略的力量12.下面是根據《中國現代史統計資料選編》統計的國共雙方力量對比(1946年7月)。由此可知( )項目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兵力430萬120萬控制面積約731萬平方千米約229萬平方千米控制城市1545座大中城市464座中小城市控制人口33893.3萬人13606.7萬人A.國共兩黨內戰(zhàn)爆發(fā)具有必然性B.中國共產黨贏得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艱難性C.國民黨方面擁有政治主動權D.國統區(qū)人民對蔣介石抱有相當大的幻想13.(2021陜西渭南一模)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解決農業(yè)生產下降和勞動力、耕畜及農具不足的問題,東北解放軍探索農業(yè)互助合作,并形成了自愿兩利、梳理典型與加強扶助等原則。這一探索( )A.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借鑒B.表明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發(fā)生轉移C.開啟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D.彰顯了農村土地改革的意義14.(2021湖南衡陽二模)1948年1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建立報告制度》的黨內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書記負責(自己動手,不要秘書代勞),每兩個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綜合報告”,還對報告的寫作格式、期限、呈交方式、發(fā)報日期、字數等方面作了具體規(guī)定。這一指示( )A.適應了革命形勢的發(fā)展B.旨在整頓官僚主義作風C.推動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提升了干部的文化素養(yǎng)15.(2021河南中原名校第五次質量考評)近代以來,美國影片在華放映實行票房分成制,美片商一般收取票房收入的50%。自1946年開始,美方一再要求中方提高電影票價。到了1949年,美方甚至要求中方按小時結算票房收入。這說明( )A.中國的電影市場被美資壟斷B.美國在華推行文化殖民政策C.民族電影工業(yè)市場日益萎縮D.通貨膨脹加劇促使美方調整16.(2021四川德陽一模)1948年11月,國民黨《中央日報》以諸如“擊退”“告捷”等詞描述淮海戰(zhàn)役戰(zhàn)況,12月新出現的詞有“支持”“血戰(zhàn)”“追贈”等,1949年1月所用詞多為“痛斥”“茍合”“停戰(zhàn)”等。據此判斷,《中央日報》的報道( )A.反映了淮海戰(zhàn)役的客觀史實B.引導了國內輿論的宣傳方向C.體現了淮海戰(zhàn)役的戰(zhàn)局走勢D.影響了國民政府的戰(zhàn)略決策二、非選擇題17.(2021湖南雅禮中學二模)勤儉節(jié)約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閱讀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涉及節(jié)儉內容的家訓有17種之多。帝王家訓、宗室家訓、士大夫家訓、百姓家訓之中都可以見到節(jié)儉的內容:就形式而言,蘊含在散文、詩歌、四書五經和條規(guī)之中,往往以經典中的思想理念為準繩,以古訓、警言格語、歷史人物和故事為楷模和榜樣,以自身的經驗教訓、成敗得失來說事,進行訓諭?!幾陨埤垖殹端未矣柟?jié)儉廉政美德與當下節(jié)儉廉政風氣研究》材料二 1932年2月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fā)布通令,要求各級政府“立即實行節(jié)儉運動”,在以后的兩年里,臨時中央政府通過頒布法令等措施指導蘇區(qū)各地開展節(jié)儉運動。蘇區(qū)黨中央局為減少辦公費用開支,規(guī)定了節(jié)約措施,許多領導同志發(fā)表公開信,倡議響應節(jié)儉號召。1933年12月15日,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等人聯名簽署《關于懲處貪污浪費行為》,對因玩忽職守而浪費公款者,處以不同程度處罰。1933年,《紅色中華》等報刊也在節(jié)儉運動中發(fā)揮了宣傳作用。1934年,中央政府糧食部部長陳潭秋強調:“節(jié)省運動的開展,要依靠于廣大的群眾積極性的發(fā)揚。”——摘編自石紹慶《厲行節(jié)儉的蘇區(qū)經驗》(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家訓中節(jié)儉內容出現較多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中共蘇區(qū)厲行節(jié)儉運動的成功經驗。18.(2021湖北武漢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三其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商業(yè)貿易中,牙商有溝通市場、促進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被稱為“商人中的商人”。但亦有壟斷市場、操縱價格、欺行霸市、隨意索取傭金的投機行為,阻滯了邊區(qū)貿易。1938年9月,晉冀豫區(qū)黨委在制定財經政策中,專門提出了“取消包稅牙行,由自己辦理(牙稅)”政策。政策實施后,牙商實際上并未從市場上消失,紛紛轉入地下。隨著敵人的經濟封鎖加劇,根據地經濟發(fā)展陷入困境。為了加強對敵經濟斗爭,根據地著重活躍商業(yè)貿易和恢復經濟秩序。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根據地政府認識到取締牙商、強調直接交易是不可能的,對經濟恢復與建設亦是不利的。1942—1943年根據地制定的經濟政策中不再含有取締牙商的相關內容,允許牙商向集市管理委員會登記后,憑證件在集市上交易?!幾詮垙┡_《取締與改造: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牙商政策的演變》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日根據地牙商政策的演變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抗日根據地的牙商政策。19.(2021山東日照校際聯考)在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國家夢想,提出了一系列新中國國家的構想,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著追求與政治智慧。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指出:“我們共產黨應該出來聯合全國革新黨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zhàn)線,以掃清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設真正民主政治的獨立國家為職志?!?930年5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根本法(憲法)大綱草案》,對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未來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要求“建立全國工農群眾自己的政權”。1936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致中國國民黨書》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全中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蘇維埃區(qū)域即可成為全中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的一個組成部分,蘇區(qū)人民的代表將參加全中國的國會,并在蘇區(qū)實行與全中國一樣的民主制度”。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并將“新中國”國家概念界定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至此,中國共產黨的“新中國”符號在復雜的革命環(huán)境里經過不斷的演變最終確立?!幾院鷩鴦佟吨袊伯a黨“新中國”符號的話語建構與歷史演變》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時代與中國共產黨關于‘新中國’構想表述變化的關系”的命題作出闡釋。
參考答案專題突破練七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毛澤東的革命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的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說明革命實踐活動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項符合題意;遵義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項;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具有必然性,而不是偶然性,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毛澤東思想的變化,不能代表整個黨內共識,排除C項。2.A 解析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明確否定了不適合中國革命實情的“全國范圍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爭取群眾后建立政權的理論”,這說明毛澤東對中國的革命道路做了探索,故選A項;毛澤東否定了不符合中國革命實情的理論,但并未糾正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錯誤,排除B項;毛澤東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但材料并未提到中國共產黨放棄了“城市中心論”,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土地革命運動,排除D項。3.A 解析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實行了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政策,推動了輪船航運業(yè)的發(fā)展,故選A項;1929年西方國家出現世界性經濟危機,世界經濟并沒有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排除B項;1929年到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導致西方國家紛紛采取傾銷商品、提高關稅的貿易戰(zhàn),加緊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經濟侵略,排除C項;洋務運動時期上海輪船招商局的成立,開始打破列強對中國航運業(yè)的壟斷,排除D項。4.C 解析表格中金融部分是指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外交部分廢除舊有條約,根據法律程序簽訂新條約;工業(yè)方面工業(yè)設備進口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這體現了國民政府時期在金融、外交和工業(yè)方面的成就,說明政府致力于國家建設,故選C項;中國的社會性質在新中國成立后才發(fā)生變化,排除A項;此時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沒有實現獨立自主,排除B項;南京國民政府實行一黨專制獨裁,排除D項。5.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部分日本民眾對日本發(fā)動的九一八事變持否定態(tài)度,由此可知日本對華戰(zhàn)爭侵略性難以掩蓋,故選B項;材料體現的是部分日本民眾對于日本發(fā)動的九一八事變不滿,不能體現出日本民眾普遍的厭戰(zhàn)情緒,排除A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日本政府允許言論自由,排除C項;材料只有一種觀點,沒有體現爭論,排除D項。6.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與1887年相比,20世紀30年代國民收入中工資薪金所占比重較大,且財產收入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在于20世紀30年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較快,B項正確;20世紀30年代前中期社會政局相對穩(wěn)定,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未提供城市人口數據,C項排除;國民工資薪金收入上升與工商業(yè)發(fā)展有關,并不涉及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D項排除。7.A 解析抗戰(zhàn)期間由專門機構來負責收購外銷,加強了政府對于物資的調配與管理,收購并外銷大量農副產品有利于為抗戰(zhàn)籌集戰(zhàn)備資金,說明國民政府在為持久抗戰(zhàn)作準備,故選A項;國民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是依靠現代產業(yè)發(fā)展來實現的,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農民收入的增加,排除C項;貿易委員會負責商貿活動,并不會導致官僚資本迅速膨脹,排除D項。8.A 解析1939年底至1940年春處于抗日戰(zhàn)爭期間,民族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面對國民黨的一系列限制措施,中國共產黨依然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體現了階級利益服從民族利益,故選A項;中國共產黨的這一做法是為了團結抗日力量,并不是直接針對日軍,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的這一做法是政治行動,不是軍事行動,排除C項;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基礎仍然是工農聯盟,排除D項。9.B 解析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四川、云南、湖南屬于戰(zhàn)略后方,承接了大部分人口、物資的轉移,后期甚至逐漸承擔了軍事、政治中心的作用,因此這一時期,這些地區(qū)佃農租率持續(xù)走高,故B項正確;四川、云南、湖南并非淪陷區(qū),A項與題干無直接關系,排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時期正值國共兩黨聯合抗戰(zhàn)時期,不存在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的經濟封鎖,且當時中國的主要任務是反抗日本侵略,而不在于對內調整土地政策,故C、D兩項錯誤。10.C 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抗戰(zhàn)時期注重動員婦女進行抗戰(zhàn),說明根據地基層動員工作成效顯著,故選C項;女性被動員參加根據地的建設,并不能說明其成為抗戰(zhàn)的主要依靠力量,排除A項;抗戰(zhàn)時期并沒有實現男女平等,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統一戰(zhàn)線遇到重大挑戰(zhàn),排除D項。11.D 解析1942年正處于抗戰(zhàn)相持階段,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據地開展生產競賽,獎勵勞動英雄,目的是增強反抗外來侵略的力量,故選D項;1953年,農業(yè)集體化開始實行,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鞏固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排除B項;C項不是主要目的,排除。12.B 解析在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中,國民黨在兵力、控制面積、控制城市、控制人口等方面占據明顯優(yōu)勢,這說明中國共產黨面對的對手強勁,贏得解放戰(zhàn)爭勝利具有艱難性,故選B項;材料中的力量對比不是國共兩黨內戰(zhàn)爆發(fā)必然性的體現,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國民黨在國內的政治方面的優(yōu)勢,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國統區(qū)人民對蔣介石的態(tài)度,排除D項。13.A 解析由材料可知,解放戰(zhàn)爭時期東北地區(qū)在農業(yè)方面的探索與新中國成立后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有相似之處,為三大改造提供了借鑒,故選A項;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作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決定,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B項;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國尚未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排除C項;東北解放軍的探索屬于地方政策,不能作為政策性的農村土地改革,排除D項。14.A 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
報告制度的建立使黨中央能夠更為迅速和準確地了解地方革命的發(fā)展狀況,適應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故選A項;這一指示是適應了革命形勢的發(fā)展,不是為了整頓官僚主義作風、提高行政效率和提升干部的文化素養(yǎng),排除B、C、D三項。15.D 解析依據材料,美國影片在華放映實行票房分成制,自1946年開始,美方一再要求中方提高電影票價,到了1949年,美方甚至要求中方按小時結算票房收入,這說明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貶值,嚴重影響了美方的收入,促使美方對政策進行調整,故選D項。16.C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央日報》的報道中反映了國民黨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的軍事形勢,故選C項;《中央日報》是國民黨的輿論工具,“茍合”等詞是國民黨意識形態(tài)的體現,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國民黨報刊不能代表中國共產黨和解放區(qū)的輿論宣傳方向,排除B項;僅從《中央日報》的部分報道用詞,難以推知這些報道對國民政府決策的影響,排除D項。17.參考答案(1)原因:宋代冗官、冗費、冗兵造成財政困難;商品經濟發(fā)展,社會奢靡風氣盛行;理學“存天理,滅人欲”觀念的客觀影響;科舉制對于世家大族的打擊。(2)經驗:將厲行節(jié)儉作為既定執(zhí)政方針;中央機關和領導同志模范帶頭;嚴懲浪費行為;充分發(fā)揮輿論宣傳導向作用;廣泛發(fā)動群眾參與。18.參考答案(1)演變:由完全取締到改造管理。原因:敵人的經濟封鎖;恢復發(fā)展經濟的需要;牙商對發(fā)展商貿的作用;政府對牙商認識的變化。(2)評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調動了牙商的積極性,擴大了商品流通,成效顯著;為根據地商業(yè)貿易的發(fā)展和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19.參考答案中國共產黨關于“新中國”的構想隨著革命發(fā)展而變化,反映了其對中國革命任務、革命前途認識的變化。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獨立國家的構想,促進了國共合作和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蘇維埃共和國的構想,順應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開展土地革命的需要;面對日本大規(guī)模侵略和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中國共產黨提出“全中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的構想,推動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到來;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明確界定了新中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性質,標志著民主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時代的到來。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關于“新中國”的構想,順應了革命的發(fā)展變化,動員廣大群眾,促進革命不斷走向勝利。